發明
中華民國
104101023
I 586381
含疏水性藥物的薄膜、及其製造方法與用途FILM WITH A HYDROPHOBIC DRUG,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USE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2017/06/11
蠶絲在作為人類纖維織物的應用上已使用近五千年之久,除此之外,在更早的古埃及人便已將蠶絲利用來作為外科手術時的縫線,以現今生醫材料的觀點來看,蠶絲由於具有良好的柔韌性、抗拉伸强度、透氣保濕性與緩釋性等,而且經過不同處理可以得到不同的形態,更重要的是,其為天然的蛋白質組成,因此與生物體具有絕佳的相容性與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在近年來廣受生醫材料領域的矚目與應用。 此一創作發明利用高壓釜脫膠製程所產出的蠶絲蛋白來產製包覆有茶樹精油的薄膜貼片,此一薄膜貼片將具有>50%純天然成分組成、親水性佳與極佳膚色半透明且透氣等特性。此一薄膜貼片將可以使得原先極其油性與疏水的茶樹精油活性成分因為親水性極佳的蠶絲蛋白包覆而改善其原本疏水的缺點,此一改進相信將可大幅提升其於人體皮膚上之藥物遞送。此外,由於蠶絲蛋白可以非常容易的水解於水性溶液中,同時其分子遠較一般多醣類的親水性高分子來的小,因此一般認為其可以穿透皮膚角質層,迅速為皮膚細胞吸收利用。此一計畫同利用了先前兩年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補助的研究基礎下所建立之動物模式,在挫瘡桿菌的感染模式下,塗敷此一計畫所開發之近乎純天然的抗菌、抗發炎蠶絲蛋白薄膜貼片,在藉由皮膚感染模式下,觀察其經蠶絲蛋白薄膜貼片治療後的恢復情況,最後我們將感染區域皮膚經由全皮切開術取下,利用病理組織切片染色觀察經由創傷癒合後對於小鼠皮膚組織形態變化的情形,並以蘇木紫與伊紅染色法(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s,H & E stain)與Mason氏三色染色法來確認在癒合後皮膚結構恢復之完整性,例如膠原纖維、肌肉纖維、角質層、細胞質增生的情形。 基於過去兩年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所累積的研究成果與經驗,我們相信此一純天然抗菌、抗發炎蠶絲蛋白薄膜貼片將具有絕佳的生物相容性,應用於皮膚時將不會有過敏、排斥等不良現象的產生,同時由於經由多孔化製程的處理,我們相信其有效成分將更容易穿透角質層進入其下的真皮層而為皮膚所吸收,進而對遭挫瘡桿菌感染的皮膚毛囊達到殺菌、消炎的效果,同時所包覆的天然蠶絲蛋白由於其蛋白質分子較小,相較常見多醣類的保濕成分,如膠原蛋白、幾丁聚醣、玻尿酸等,蠶絲蛋白將更易被皮膚組織細胞所吸收。同時相關文獻亦已證明,蠶絲蛋白具有促進膠原增生的功效,達到修復受損肌膚的目的。 In this work, the drop-casting method was used to mix silk with PVA to generate a composite membrane silk fibroin protein/poly vinyl alcohol transparent membrane (SFP/PVATM), whos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can be controlled by adding (or not adding) NaCl, for increasing its permeability. Tea Tree Oil (TTO) was added to abovementioned membranes and then its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acne infection was assessed. The silk fibroin protein/poly vinyl alcohol transparent membranes (SFP/PVATM) did not exhibit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when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TTO was added.
本部(收文號1110015271)同意該校111年3月17日臺科大研字第1110101906號函申請終止維護專利(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技術移轉中心
02-2733-3141#7346
版權所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 11或以上版本瀏覽器,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網站維護:台灣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