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
美國
16/182,809
US 11,002,976 B2
FAR-INFRARED EMITTER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2021/05/11
紅外光即是波長介於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其波長之波段介於760 nm至1 mm之間,為波長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在室溫下物體所發出的熱輻射大多在此波段,可應用於工業、軍事、科學及醫學等等,例如熱成像裝置可以檢測產生熱源的物體之溫度分佈,並作紅外線強度分析加以熱成像顯示。由於近年環保意識逐漸提升,在環境方面的檢測如氣體偵測、水質汙染等,也常用紅外光譜儀對汙染物質來做吸收量測。依波長範圍作個區分:近紅外光的波長範圍約0.7 ~ 2 μm 、中紅外光的波長範圍約3 ~ 5 μm ,而遠紅外光的波長主要是落在8 μm以上的波段,現今有許多文獻指出,遠紅外光之醫療儀器釋放的遠紅外線對於生物體產生效應,可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促使組織生長再生等作用。目前常見之遠紅外光光源約分為陶瓷基板加熱、微機電技術、加熱線圈及碳纖維。常見的遠紅外光濾波片可分為鍍膜製作及金屬網格製作等方法。 本專利提出幾個可行的實施方式將遠紅外線光源、隔熱機構及遠紅外光濾波器結合並加上擴束光路整合為一模組。 遠紅外線光源可依使用所需選擇適用之光源,常見之光源包括陶瓷基板、線圈或燈絲加熱、微機電加熱以及碳纖維加熱。 濾波片可濾除造成高溫之波段,可選擇濾出某一段波長或是濾除較短波長。 擴束光路則利用光學設計產生高均勻度之光場並提供足夠之照射面積
技術移轉中心
02-2733-3141#7346
版權所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 11或以上版本瀏覽器,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網站維護:台灣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