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
中華民國
098142788
I 399533
表面電漿波調制器及調制方法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2013/06/21
表面電漿共振是指入射光藉由光學耦合器,耦合入射至金屬表面,激發金屬層上的自由電荷,產生集體振盪的同調性擾動現象。表面電漿共振常被廣泛使用在生物檢測上,此技術具有即時(real time)、靈敏度高(high sensitivity)、免標定(labeled-free)、定量(quantitive)以及大量平行檢測(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等應用。表面電漿可以由TM 極化光藉由均勻的稜鏡或光柵繞射耦合結構所激發出來。近幾年來,SPR已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上之研究,關於SPR研究之文獻也不斷在增長中。 表面電漿波(SPW)可由稜鏡耦合的方式來激發出來,不過由於一般使用稜鏡耦合須佔較的空間,靈敏度較低,且金屬與空氣的間隙難以控制。利用光柵式耦合的方法,可以縮小體積,作成一塊平面式的,且不須像稜鏡式須要精確地控制金屬層的厚度,靈敏度也可比稜鏡式的高出許對。要如何制作光柵式來達到更高的靈敏度以及更小的體積,是本文主要要探討的。 傳統的光柵式耦合結構,因使用壓印法,其高分子厚度D並不好控制,將會影響到共振角的最佳點。本技術提出另製光柵並將光柵反蓋於基板上面,其好 處為若光柵週期不合預期結果,可移開並重新更換,再另製一個新的,這樣就不會破壞一些原本的結構,且因光柵的厚度將影響共振角的耦合效率,而倒蓋式光柵,其厚度已知,故製做時厚度較好控制。
本部(收文號1050013877)同意該校105年2月25日虎科大智財字第10534000260號函申請終止維護專利
智財技轉組
(05)6315933
版權所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 11或以上版本瀏覽器,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網站維護:台灣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