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植入物及其部署方法/Gastrointestinal implant and method for deploying the same | 專利查詢

胃腸道植入物及其部署方法/Gastrointestinal implant and method for deploying the same


專利類型

發明

專利國別 (專利申請國家)

德國

專利申請案號

EP 18183761.8

專利證號

EP 3 597 156

專利獲證名稱

胃腸道植入物及其部署方法/Gastrointestinal implant and method for deploying the same

專利所屬機關 (申請機關)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獲證日期

2021/03/17

技術說明

肥胖及其衍生的血糖控制問題為近幾年來所產生新醫療問題,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變化,以至於肥胖成為現今社會盛行之疾病,而目前治療肥胖及肥胖所導致其他延生性疾病,外科手術治療仍舊是對於病態型肥胖病人較為有效方法,其目的在改變消化道與操縱胃腸生理運行,然而此侵入式治療不僅對於病患生理對於心理層面產生較大傷害,因此開發非侵入性手術用來治療肥胖及其所衍生症狀,更顯其重要性,已有文獻指出若將十二指腸處植入管狀物,使食物不接觸十二指腸,將可以減少腸道分泌物及抑制部分吸收,達到調降血糖及減重之目的,目前國外已有類似植入物的醫材正進行臨床研究,該團隊已透過臨床研究證明其對於糖尿病之功效性,但該裝置曾因患者出現肝膿瘍而停止臨床試驗,本團隊為克服此問題改良腸套管之設計,目前已建立以下幾種技術(1)獨創胃球及胃環之設計降低胃腸道發炎及受傷之機率(2)結合胃視鏡之水輸送裝置降低整體手術時間(3)開發可降解高分子薄膜,透過薄膜厚度及配方來控制降解時間,且因本團隊著重於材料的研究,日前已於糖尿病豬上初步驗證腸套管之功效性,植入3個月後,於葡萄糖耐受性試驗(IGTT)可得知血糖調控比例下降24.9%,HbA1c從9.3%下降至6%,由於目前實驗動物隻數已累計3隻,且植入時長經評估後認為需延長至6個月,故後續還須補足相當數量動物實驗數據,因此短程規畫為增加動物實驗及臨床前驗證數據,並且尚未於胃腸道發現嚴重的發炎、內出血,肝組織切片也未觀察到膿瘍。

備註

連絡單位 (專責單位/部門名稱)

技術移轉中心

連絡電話

02-2733-3141#7346


版權所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 11或以上版本瀏覽器,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網站維護:台灣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