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
中華民國
095122235
I 299183
晶圓構造及其製造方法
國立中山大學
2008/07/21
近年來具應變通道的電晶體在研究上越來越受到重視,主要是由於電晶體尺寸的微縮受到了微 影技術的限制,為了提升電晶體的效能,應變矽結構引此產生,主要是因為採用應變矽結構可 以有效提升載子遷移率(mobility)。早期的研究是利用矽/矽化鍺的異質接面,主要是藉由 矽與鍺間的晶格不匹配來造成矽的形變,由於矽的晶格常數較鍺小,所以當矽沈積於矽化鍺上 時,矽晶格需受到一雙軸拉伸應力(biaxial tensile stress)才能與鍺結合,藉此便可得到 應變矽結構,而電晶體的性能也因此而提升。但許多的研究指出在很大的垂直電場下,載子遷 移率的增量幾乎為零,而且要將矽化鍺融入積體電路裡,在製程上勢必要做一些改變。再者, 由於矽與鍺的散熱速率不同,當此結構做成元件時,會因這項差異造成元件的不穩定性。雖然 應變矽仍存在許多有待克服的困難,但這項技術已成為未來積體電路的一個新趨勢。
本部(收文號1050019735)同意該校105年3月21日中產營字第1051400266號函申請終止維護專利
產學營運及推廣教育處
(07)525-2000#2651
版權所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 11或以上版本瀏覽器,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網站維護:台灣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