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系/活性物質複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 專利查詢

碳系/活性物質複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專利類型

發明

專利國別 (專利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申請案號

101120187

專利證號

I 563712

專利獲證名稱

碳系/活性物質複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專利所屬機關 (申請機關)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獲證日期

2016/12/21

技術說明

本發明之奈米級活性粒子/石墨烯/碳三元複合材料利用醣類將活性粒子被氧化並縮減為奈米大小,再添加石墨烯使本發明的複合材料可有效的抑制低熔點材料還原時的團聚現象,達到可控活性物質粒徑的獨特能力;增加複合材料塗佈於電極極板時的黏著性,使電池之循環壽命增長;最後石墨烯特有之sp2結構電子傳導骨幹也可使電池之高速充放電能力進一步提升。 本發明係一種奈米碳電極粉體,具有1至100奈米之活性粒子,與1至10微米大小之碳材骨幹,並以三維黏著碳材交互連結,具儲存法拉第與非法拉第電荷之能力。多維奈米碳的添加大大抑制了低熔點化合物之團聚現象,並在堆疊後成為一多維導通架構,增進材料之導電能力。簡易與無汙染之合成方式使之深具大量生產之潛力,成為一款具潛力的綠色能源儲存材料可應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超級電容與鋰空氣電池。 This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ano-carbon electrode powder, the active particles of 1-100 nm, with the backbone of the 1-10 micron size carbon material, carbon material and three-dimensional adhesive cross-linked with the capacity of the storage Faraday Faraday charge. Duoweinaimi carbon add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agglomeration of the low melting point compounds, and the stack to become a multi-dimensional conduction architecture to enhance the conductive capacity of the material. Synthesis of simple and non-polluting way to a deep potential of mass production, a potential green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can be used in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ies, super capacitors and lithium-air battery.

備註

連絡單位 (專責單位/部門名稱)

技術移轉中心

連絡電話

02-2733-3141#7346


版權所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 11或以上版本瀏覽器,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網站維護:台灣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