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鑭系金屬錯合物、其製備方法、其用途、聚碳酸酯及聚碳酸酯的製造方法 | 專利查詢

雙鑭系金屬錯合物、其製備方法、其用途、聚碳酸酯及聚碳酸酯的製造方法


專利類型

發明

專利國別 (專利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申請案號

105111500

專利證號

I 586641

專利獲證名稱

雙鑭系金屬錯合物、其製備方法、其用途、聚碳酸酯及聚碳酸酯的製造方法

專利所屬機關 (申請機關)

國立中興大學

獲證日期

2017/06/11

技術說明

近年來由於人類大量使用石油、煤、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後,產生大量溫室效應主要氣體: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氣候變遷,氣溫不斷升高,讓人類付出極大代價。有鑑於此,若能將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既能減少溫室氣體,又可創造出高產值用工業塑膠。本發明公開以鑭系金屬中鏑金屬為中心金屬,利用鄰位香草醛和水楊醛為主體,與異煙肼或苯甲酰肼進行希夫鹼(Schiff base)縮合反應以開發新穎希夫鹼(Schiff base)衍生物。利用改質後的希夫鹼(Schiff base)配位基可合成出以鏑為雙金屬錯合物,將其應用於二氧化碳/環氧化物之共聚合反應。此類觸媒不需懼水懼氧的環境中進行製作,並在此共聚合反應具備不錯活性、優異共聚合選擇性及適當分子量控制性。 (1). Novel di-lanthanide (III) catalysts tolerant to polymerization up to 100 oC were developed towards CO2/epoxide copolymerization. (2). Lanthanide catalyst in this invention reveals high productivity (TON >1400) and activity (TOF >10 h-1) for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CO2 with cyclohexene oxide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3). Well-defined Ln catalyst in this invention appears to be the first example of a bimetallic dysprosium complex that is efficient for CO2/cyclohexene oxide copolymeriz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ately dispersed copolymer with a large molecular weight, Mn > 14, 000 g/mol.

備註

本部(收文號1110019123)同意該校111年4月1日興產字第1114300232號函申請終止維護專利(國立中興大學)

連絡單位 (專責單位/部門名稱)

技術授權中心

連絡電話

04-22851811


版權所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 11或以上版本瀏覽器,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網站維護:台灣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