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銥金屬錯化物及其前驅物的綠製程 | 專利查詢

發光銥金屬錯化物及其前驅物的綠製程


專利類型

發明

專利國別 (專利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申請案號

099111329

專利證號

I 402329

專利獲證名稱

發光銥金屬錯化物及其前驅物的綠製程

專利所屬機關 (申請機關)

國立成功大學

獲證日期

2013/07/21

技術說明

除了無機材料製成的發光二極體(LED)之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為另一新興的照明及顯示技術,其係以有機材料加以製成,而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具有價格低、質輕而薄、操作電壓低、可撓屈等優點,可應用於行動電話、液晶螢幕、可撓曲顯示器等。 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機制基本上與傳統的LED相似,外加偏壓所產生的電場造成了電子與電洞之間的電位差,使電子與電洞在薄膜內往相反電極方向移動,於有機層再結合形成激發子(exciton),電子由激發態以放光的形式釋放能量而回到基態。 而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顏色取決於元件內具有螢光特性有機材料的最高佔有軌域與最低空軌域的能差。其中,發射磷光的化合物包括過渡金屬錯化物,如鋨、銥、鉑、釕、銠等,這些過渡金屬錯化物具有較佳的發光效率,且有較一般磷光物較短的磷光半生期。 在這些過渡金屬錯化物中,銥金屬錯化物於室溫下即有強烈的磷光性質,可作為OLED領域的發光層的磷光摻染劑。但是,銥金屬錯化物的合成須於氮氣環境、加熱迴流的有機溶劑下獲得。然而,此將造成環境污染及對操作者之健康危害。 本案申請人鑑於習知技術中的不足,經過悉心試驗與研究,並一本鍥而不捨之精神,終構思出本案且能夠克服先前技術的不足。 本發明使用水為反應溶劑,使用兩種不同方式製造發光銥金屬錯化物[Ir(C11NR8)2(C11NR8’)];第一種先以金屬錯化物IrCl3、M3IrCl6 (M為鋰、鈉或鉀)或[Ir2(C11NR8)4Cl2] (R1-8為氫、氘或其他取代基;R1-R2、 R3-R4、R4-R5或其任意組合可形成一個五至七員環)其中之一製備銥金屬前驅物[Ir2(C11NR8)4I2] (式I)。再由此前驅物製備發光銥金屬錯化物[Ir(C11NR8)2(C11NR8’)] (式II),其具有兩種異構物:mer-[Ir(C11NR8)2(C11NR8’)]及fac-[Ir(C11NR8)2(C11NR8’)]。第二種直接由金屬錯化物IrCl3或M3IrCl6(M為鋰、鈉或鉀)加鹼製備發光銥金屬錯化物[Ir(C11NR8)3]。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green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luminescent iridium complexes and precursors thereof are provided. The method employs water as the reaction solvent to prepare luminescent iridium complexes [Ir(C11NR8)2(C11NR8’)] in two different ways. In the first way, a precursor [Ir2(C11NR8)4I2] (Formula I) is prepared from one of IrCl3, M3IrCl6 (M = Li, Na, K) and [Ir2(C11NR8)4Cl2] (R1-8 = H, D, substituent; R1-R2, R3-R4, R4-R5, or the combination thereof may form a five- to seven-membered ring) first, and then the precursor [Ir2(C11NR8)4I2] is converted into luminescent iridium complexes [Ir(C11NR8)2(C11NR8’)] (Formula II), which has two isomers, mer-[Ir(C11NR8)2(C11NR8’)] and fac-[Ir(C11NR8)2(C11NR8’)]. In the second way, a metal complex IrCl3 or M3IrCl6 (M = Li, Na, K), HC11NR8 and a base are converted directly into the iridium complexes [Ir(C11NR8)3].

備註

本部(收文號1050039975)同意該校105年6月7日成大研總字第1054500403號函申請終止維護專利55件(成功)

連絡單位 (專責單位/部門名稱)

企業關係與技轉中心

連絡電話

06-2360524


版權所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 11或以上版本瀏覽器,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網站維護:台灣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