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含吡啶基之芳香基取代的吡咯化合物 | 專利查詢

經含吡啶基之芳香基取代的吡咯化合物


專利類型

發明

專利國別 (專利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申請案號

102112862

專利證號

I 469976

專利獲證名稱

經含吡啶基之芳香基取代的吡咯化合物

專利所屬機關 (申請機關)

國立高雄大學

獲證日期

2015/01/21

技術說明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做為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磷光主發光體的化合物,特別是指一種經含吡啶基之芳香基取代的吡咯化合物,該經含吡啶基之芳香基取代的吡咯化合物是由一芳香基取代的吡咯化合物與一吡啶基所形成具有傳遞電子的分子。本發明首先利用Paal-Knorr縮合方法合成具有官能基的芳香取代吡咯,再利用這些官能基進行Pd金屬催化將具有傳遞電子特性的吡啶與之耦合成具有電子傳遞特性之芳香取代吡咯螢光分子。實例分子顯示具有的深藍色的螢光(最大放光波長在425~440 nm 左右),且具有高三重態能量(約2.56 eV)可作為天藍色磷光摻雜物以及綠光及紅光等磷光參雜物的主體材料,而這些磷光主體材料同時具有相近的傳遞電子及電洞(雙極子)的能力(載子移動率在1~7×10-5 cm2/Vs),是目前少數具有雙極子特性的磷光主體材料。 In this invention, a series of phosphorescence hosts contained aryl-substituted pyrrole and pyridyl moieties were developed. The central platform was synthesized via Paal-Knorr pyrrole synthesis. Hole-transporting pyridyl groups were coupled onto by mean of palladium-catalyzed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reaction. The pyrrole derivatives emitting deep blue light (max 425~440 nm) and possessing high triplet energy (~2.56 eV) can be good hosts for sky blue, green and red phosphorescent dopants. The hosts have both similar bipolar characters (hole- and electron-mobilities are around 1~7×10-5 cm2/Vs).

備註

連絡單位 (專責單位/部門名稱)

研究發展處

連絡電話

07-5919100

網址


版權所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 11或以上版本瀏覽器,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網站維護:台灣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