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
美國
13/547,072
US 8,911,687 B2
Miniature Sieve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微型篩網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2014/12/16
99年10大死因排名出爐,衛生署統計惡性腫瘤「癌症」仍然是國人死因之冠,已經蟬聯29年;然而大部分癌症患者並不是死於原生癌,而是死於癌症轉移。目前研究已指出癌症轉移和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有高度的相關性,所以如何快速分離、計數癌症患者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對於診斷癌症的擴散及後續癌症病患治療的過程中將會是關鍵。綜觀目前細胞分離技術,大致可分為主動分離技術及被動分離技術。主動分離細胞技術,利用不同物理機制(介電泳、光學鑷子、磁性力)來操控細胞進而達到過濾或分離的目的;其中磁性力分離細胞的技術有較佳的表現,已被現今的醫療體系廣為接受。然而要利用磁性力分離細胞,首先得將磁性粒子固定於細胞表面或是讓細胞吞噬磁性粒子。要將磁性粒子固定於循環腫瘤細胞表面,因為循環腫瘤細胞和原本健康的細胞幾乎有一致的生物特徵,首先得面對開發對於特定細胞表面抗原具有專一性的抗體的難題;倘若要將磁性粒子讓循環腫瘤細胞吞噬,則必須將磁性粒子表面修飾特定化學分子,方能使其特定循環腫瘤細胞所吞噬,不管是將磁性粒子修飾於循環腫瘤細胞表面或是讓循環腫瘤細胞吞噬,視必會增加檢測的費用。大部分的被動細胞分離技術都是以篩網元件進行細胞分離,主要是仰賴篩網孔洞大小來阻止血液樣品中的循環腫瘤細胞通過,所以血液樣品於檢測前不需再作前處理,所以將不會增加額外的檢測成本,並且可透過大量生產方式降低篩網的製作成本。然而,篩網結構主要是利用微機電製程的方式製備而成,篩網的材質大都為氮化矽,目前聚對二甲苯(Parylene C)有可能取代目前使用的氮化矽薄膜,雖然聚對二甲苯增加了生物相容性,但是篩網薄膜結構度稍有不足。傳統篩網採用微機電製程的方式製備不僅困難且良率不高。所以,現今醫學實驗室中所採用的血液檢測方式依舊還是採用磁性分離的方式來進行細胞分離,整個分離過程耗時、耗人力且費用昂貴。如何提供更快、更易於使用、更符合成本效益的血液檢測腫瘤細胞方法,將可增加癌症患者的治瘉率及存活率。
本部(收文號1080079312)同意該院108年12月11日國研授半導體企院字第1081301803號通報專利終止維護案。
國研院技術移轉中心
02-66300686
版權所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 11或以上版本瀏覽器,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網站維護:台灣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