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電漿共振生化感測器及其形成方法 | 專利查詢

表面電漿共振生化感測器及其形成方法


專利類型

發明

專利國別 (專利申請國家)

中華民國

專利申請案號

101124969

專利證號

I 472745

專利獲證名稱

表面電漿共振生化感測器及其形成方法

專利所屬機關 (申請機關)

國立臺灣大學

獲證日期

2015/02/11

技術說明

本發明係揭露一種表面電漿型生化感測器,更特別地是有關於一種使用奈米直壓金屬技術以形成同時具有表面電漿波長移動與強度變化的生化感測器。此種生化感測器具有800nm/RIU 以上的靈敏度,且同時強度變化亦可以做為感測的依據。最後此種生化感測器還可作為生物分子的偵測。技術說明詳情如下:本發明為利用波浪狀金屬膜結構作為高靈敏度的化學感測器。藉由單步驟的奈米直壓金屬技術,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製作出波浪狀金屬膜結構。這種波浪狀金屬膜結構同時擁有表面電漿共振與折射率匹配現象,因此可以提供化學感測器兩種感測的依據。本發明的波浪狀金屬膜化學感測器擁有極高的靈敏度,每單位的折射率變化可以造成約800nm以上的共振波長之移動,與過去文獻提出的表面電漿型化學感測器比較,擁有足以匹配或甚至更高的靈敏度。另外,由於特殊的折射率匹配現象,我們可以在不需光譜儀的情況下,直接量測表面電漿共振強度來偵測環境折射率變化。本發明所提出的嶄新表面電漿型化學感測器未來有相當大的潛能可以運用在隨用即拋的生化感測器上。 Metallic corrugated structures were prepared for ultra-sensitive refractive index sensors. Relying on the direct nanoimprint-in-metal method, fabrication of this metallic corrugated structure was readily achieved in a single step. The metallic corrugated structures were capable of sensing both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wavelengths and index-matching effects. The corrugated Au films exhibited ultrahigh sensitivity (ca. 800 nm/RIU), comparable with or even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reported SPR-based sensors. Because of the unique index-matching effect, refractometric sensing could also be performed by measuring the transmission intensity of the Au/substrate SPR mode—conveniently, without a spectrometer. This novel plasmonic sensor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disposabl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ensors.

備註

本部(收文號1100057959)同意該校110年9月16日校研發字第1100067275號函申請終止維護專利(台大)

連絡單位 (專責單位/部門名稱)

產學合作總中心

連絡電話

33669945


版權所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 11或以上版本瀏覽器,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網站維護:台灣經濟研究院